健康提示:老人需重視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
出門溜達走不了多久就累了,走路一瘸一拐的;做飯時多站一會腰就受不了,你家的老人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情況?這很有可能是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的表現,大多是由腰椎管狹窄癥(LSS)引起的。老人需重視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,及時治療才能恢復正常行走能力。并且它的治療并不難,也不麻煩。 腰椎管狹窄癥的發(fā)病機制 腰椎管狹窄癥通常為中老年多發(fā)病癥,主要是由于年齡增長而造成椎間關節(jié)、椎骨變形,以及椎管內壁韌帶肥厚等原因,使腰椎管內腔變窄。腰神經根受壓后內部血供被影響,造成神經根供血不足,致血管內物質外滲,神經束或纖維間膠體滲透壓增高,使血管及神經組織內液外滲,致神經根水腫。另因靜脈回流障礙而引起的靜脈壓增高,同樣可造成神經根的水腫,炎性細胞浸潤,最終將導致神經根內纖維化,并與周圍結構發(fā)生粘連,進一步壓迫神經根并影響神經纖維的功能傳導。老人腰椎管狹窄癥導致的這種“累”,與我們認為的累,完全不是一回事,這種“累”會讓老人感覺雙腿沉重無力,就好像褲腿里灌了鉛一樣,走路邁不起腿,感覺雙腿沉重無力。隨著疾病發(fā)展,行走的距離會越來越短,休息的時間也要越來越長。并且除了間歇性跛行的表現,老人還會伴有腰背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、感覺異常,如麻木、酸脹、針刺感、肢體發(fā)涼等。病情嚴重時還會出現二便異常或障礙,甚至發(fā)展為失禁表現。 因此,老人需重視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,不要硬生生扛著,不去治療,自己受罪。絕大多數患者使用藥物就能有效緩解癥狀,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,和生活質量。治療腰椎管狹窄癥常用的藥物有前列腺素類藥物、NSAIDs(非甾體類抗炎藥)、營養(yǎng)神經類藥、消除水腫類藥、鎮(zhèn)痛藥、抗抑郁藥、肌肉松弛劑、抗癲癇藥等。其中前列腺素類藥物——利馬前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