泡腳養(yǎng)生,正確泡腳方式都在這了
這天是一天比一天冷了,很多人一到冬天就雙腳冰涼,慢慢的也都養(yǎng)成了泡腳的習(xí)慣。泡完都會感嘆“連手機都不想玩了,舒服地只想馬上睡覺?!崩显捯舱f:“百病從寒起,寒從腳下生?!蹦_是人的“另一個心臟”,有各個臟器的反射區(qū),泡腳可以更好地刺激經(jīng)絡(luò),讓身體更加健康。其實泡腳這事兒歷史也相當(dāng)悠久~相關(guān)記載最早能追溯至先秦古醫(yī)書《五十二病方》。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也曾提道:“熱浴足法,其效初不甚覺,但積累百余日,功用不可量,比之服藥,其效百倍”,南宋詩人陸游亦云:“洗腳真一快,稚孫漸長解澆湯”。# 如何正確泡腳?#1、溫度適宜:泡腳水溫不宜過熱或過涼,一般以38~42°C為宜,中途可適當(dāng)加溫水保持水溫。對于泡腳的溫度,有的人認為越高越好,把皮膚燙紅才有效,其實不然。泡腳溫度過高會引起燙傷,破壞皮膚屏障,溫度過低又減弱了刺激作用。因此,以自己能夠忍受為限。2、泡腳時間: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,微微出汗即可~如果泡腳的時間過長,可能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,增加心臟負擔(dān)。3、避免飽食或饑餓時泡腳:泡腳會加快人體全身血液循環(huán),容易出現(xiàn)頭暈不適等癥狀。飯后半小時內(nèi)不宜泡腳,會影響消化系統(tǒng)的血液供給,造成消化不良。4、泡腳工具:市面上的泡腳工具很多,有木桶、塑料桶等,讓人很難選擇。其實,泡腳的核心是通過溫度刺激腳部,以加快血液循環(huán)。因此,泡腳的關(guān)鍵是要保證熱水能漫過腳踝。泡腳的同時可以搓揉腳掌、腳底,以加強穴位刺激。一般在睡前進行,泡到全身感覺暖和或是額頭和后背微微汗出為宜。如果能在泡腳時加點“料”,更有益于養(yǎng)生哦~#這幾類人泡腳需謹慎#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對于有基礎(chǔ)血管疾病的人來說,泡腳時間較長、溫度過高等會增加心腦血管負擔(dān)。此類人泡腳時水